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一个重点,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,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,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,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,在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。
一、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
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,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,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,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,大胆突破,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。
1.正确认识创新内涵 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,别具一格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。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,不在于它是否被别人提过,而关键在于它对于这个学生来说是否新颖。教师通过挖掘教材,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、新问题引入课堂,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,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。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,了解更多的知识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。
2.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。因此,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,发挥创造性,必须克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,少数学生是配角,大多学生是观众的陈旧的教学模式。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,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,尊重学生的爱好、个性和人格,以平等、宽容、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,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,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。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,使教师、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,设计小组讨论、分组操作等方式,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。特别是遇到一些开放性问题、一题多解或不易解决的问题时,让学生分组开展讨论,营造创新环境。学生在轻松环境下,各抒己见,畅所欲言,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,或修正他人的想法,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,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。
3.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,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。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。
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,创设情境,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,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。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,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,特别是同学的观点,更要敢于质疑。能够打破常规,进行批判性质疑,并且勇于实践、验证,寻求解决的途径,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。
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,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。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,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,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,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,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。
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,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,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、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,将它们概括、提取为自己的观点、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,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、新颖程度和科学性。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,如对一个问题的小结或一堂课的内容的总结,挑选多位学生发言,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,以及最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,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。
二、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
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,兴趣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动力。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。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,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。
1.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,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做基础。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出问题,提出的问题要有坡度,要是学生想知道的,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,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,引起认知冲突,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,学生因兴趣而思维,自觉的去解决问题。
2.满足学生好胜心理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,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,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,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,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。比如: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、数学笑话晚会、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,展开想象的翅膀,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,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,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,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,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,培养创新的兴趣。
3.保护学生好奇心理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,好奇是思维的源泉,创新的动力。因为好奇,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,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,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,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,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,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,每一个成才的人,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,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。比如:对于学生“打破沙锅问到底”精神,应加以爱护和培养。
4.运用数学图形的美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,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,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,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,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、色彩美,给学生最大的感知,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。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,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、生活空间的设计中,产生共鸣,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,驱使他们创新,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。
在教学实践中,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,既需要教师的主导,也需要学生的主体,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,才能教学相长。
随机阅读
- [教育理论] 高考“作用题”答题方法分
- [教育理论] 抓实新生入学第一课 构建
- [教育理论] 让“问题学生”不再是问题
- [教育理论]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
- [教育理论] 让倾听引领课堂,让课堂高
- [教育理论] 调动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效
- [教育理论]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
- [教育理论] 用幽默增强教育效果
- [教育理论] 改进教学策略 提高复习效
- [教育理论] 挖掘课程资源 提高教学效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教育理论]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
- [教育理论]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
- [教育理论] 让幽默伴随课堂
- [教育理论]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
- [教育理论] 追问,一种有效理答行为
- [教育理论]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
- [教育理论]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
- [教育理论]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
- [教育理论]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运用“五大策略” 成就高
- [教育理论] 教师要做“牧者”不要做“